
苦难似火炉
炼造吾身骨
邪恶抗邪恶
带吾奔义途
读过多本提摩太凯勒牧师的著作,但这本不同,不同关乎两方面:
- 因为这本是在凯勒牧师2023年因病过世之后才出品、才有机会拜读的遗作,因此,比起过去读他的其他书,读这本书的情感就更不同一些。
 - 与过往所有的书不同的一点在于,这是一本论及苦难的书。而谁在世上时是苦难的一个例外呢?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苦楚和艰难,可当我们身在其中时,都常常困惑、不明白,因此,就更引我去关注本书到底要讲些什么?
 
迫不及待翻到目录页,清晰可见本书结构的三方面:
第一部分:了解火炉
第二部分:直面火炉
第三部分:火炉中同行
恰如凯勒牧师所说,在某种意义上,火炉中的火焰本想毁掉放入其中的金子,哪知道结果却适得其反,金子在火中变得更纯、更美。真的,他书写本书时就是一个深陷苦境的人,最终夺去他呼吸的也是胰腺癌的病症,但从他对本书的书写来作为他在最后时间给自己的梳理,我们就足以看见,作为金子,他的信心在火炉中是变得更纯、更美的。
这样,愿今天每一位在读此作品的人,也在我们每一个祂“量给”的火炉中,被更新、得成长,越发金灿灿,像祂的模样!
以下从这样四方面来谈论:
·首先,概括每一卷的要点思想
·第二,思想本书非常不错的方面
·第三,摘录本书中经典的语句
·第四,读完此书点点的感受
·第五,对此书点点的建议

一、概括本书每一卷的要点思想
第一卷
进到本书第一卷,从我们许多弟兄姊妹望而却步的行动中可以感受,这是不容易走过的一部分,确实,这第一卷的内容是在思想层面,帮助我们看到为何唯有圣经中的真理,是带我们看到苦难中的希望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读起来生涩、旋绕,就跳过不重视它。以下是我的一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作者从希腊哲学提出人对苦难的看法,以两约期间出现且思想比较脱颖的斯多葛派哲学为蓝本,作者表明,最终希腊哲学并不能解决人苦难的问题。他们提出的“接受苦难”观点,并不能真正带人走出苦难;然后,作者又提出佛教的“看一切皆暂时,就不会那么迷恋”的观念,根本上也超过了人能力的范围,因为一旦所发生的,与我们思想、渴望、计划的不同,我们就会塌垮、不得存立。
这样,如果希腊哲学所代表的是理性面对苦难找答案,而佛教代表的是经验面对苦难找出路,事实证明,这一个代表西方,一个代表东方的哲学,其实都无一能真正解决人苦难出路的问题。
因此,这把我们在1517年宗教改革所发生的事件中,带我们重新去看到“回到圣经中面对苦难”的大希望,也就是,从那死而复活的基督福音里,基督以自己成为软弱、受尽苦楚的十架神学精义表达,教导我们怎样的才是真正的接受苦难。同时,又在基督的复活和天堂脱去一切眼泪的教义中,叫我们看到苦难并不叫我们窒息,反而,在信心联接那位有位格的上帝,让祂的爱充盈满足在我们的心中,让祂的爱成为我们的爱,叫我们在度过此苦难的一生,我们便不仅可接受苦难,亦可真正意义上从天堂看此生的苦楚,看到苦难也是我们美好人生中大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我们就可以直面火炉,甚至在苦难的火炉中感恩神。
随后的500年,作者提到那种唯物主义、不信超自然力量,只认可唯物主义的自然秩序,也就是被称为内在框架的观念的兴起,人以理性思辨苦难,感觉想不通,又因人对神半信半疑的状况,不信神,所以,人以此否认神的存在。可是作者说,理性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不意味着不存在任何解释;而将信将疑的、没有信心的人生,必然是被幻灭感充满的人生,这是我们基督徒必须要逃离的。
于是作者提到当今的人文义者,在遭遇苦难时,无神论就成了一个有神论者,正如一个人说的,危难之时没有无神论者,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今天,人其实没有办法脱离神去思想意义的问题、去面对苦难的问题、以及给予人爱的问题。神是真实存在的,祂是爱,是创造主,是人生一切意义、正义的根源,只有在这样的神学框架下,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现世当中诸多人文的问题。
这样,人绝不是为享乐、快乐而活,而是唯存谦卑,看到基督为我们深入火炉又得胜罪的火炉,我们才真正更深明白苦难的终极意义,是要把我们带向更像基督的地步。
在第一卷最后的“神义论”的探讨,叫我们务必建立“蠓虫思维”,承认我们的有所不知和有限,但确信神是良善和智慧,是我们一切问题的答案,就算我们此生对一些问题有所不知,也绝不支持我们去否定上帝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离开神存在且离开神是主宰万有大小事的神学框架想问题,我们的生命就处处经历死胡同,而反过来,唯有当我们以神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那么在我们思想邪恶问题、苦难问题、意义问题等时,我们的人生才有了做出解释,并能走过苦难艰难的可能。

第二卷
人生无法逃避苦难,因着这个堕落世界的事实,因着许多奥秘之事的情况,所以我们这些信靠神的人必须学会在福音中直面苦难,相信我所经历的苦难,天父一直掌权且从不缺席,更叫我们得力量的是,祂自己为我们亲自进入苦难的火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承受今日我们任何人都根本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因着祂的受苦,叫我们可以承受现在的痛苦,何等感恩!
总要知道,苦难原因各异,我们虽总体性因罪受苦,但这却绝不是说我们每次受苦的起因都是因为罪,有时苦难是为神的荣耀得彰显,有时苦难是为炼我们更纯全,所以,我们当何等信靠才好。
总要将苦难看作作为上帝的教练,要带我们进入的健身房,为锻炼我们有强健的属灵肌肉,可以应对各样世间的挑战及未来的仇敌,所以,在福音转化中看到苦难背后的神之美意。或许我们不喜欢苦难,但让我们喜欢神透过苦难带给我们的属灵美意,祂必在我们的苦境中引我们前行、与我们同在。
第三卷
罪恶的世界乌云密布,苦难如影随形,但恩典的神从不缺席,祂甚至以让自己的独生子受苦,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苦楚,不只这样,祂也在火炉中与我们同行。苦难多样,形式各异,但祂与我们同在的恩却是一样的,凡临到我们的必可以叫我们承受的,换言之,一切皆是祂量给我们的,好炼我们成为精金。如果我们想到连神的儿子来都为我们从苦难中走过,我们就绝不当乱想,认为苦难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不,苦难塑造我们更像基督的模样,叫我们从中晓得与我们同行的主,绝非远在天边,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就叫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苦难,晓得在祂手里,有祂同行,我们必有更美好的看见。

二、思想本书非常不错的方面
我认为本书的几大亮点在于:
- 作者从思辨上以护教的方式、基于经文,向人有理有据的展示基督教信仰在面对苦难困扰时的合理与超越性。所以作者像过去我们看他的其他书一样,结合对人文思想的把握,以圣经做切入,对文化思潮作剖析,引人回到基督前。所以,这与一般的口水书有极大不同,它是带着作者深深对苦难的思考,并且是基于圣经对苦难的思考,呈现到我们面前的一部佳作。
 - 作者运用大量经文做解释,给出许多圣经人物做分析,使用许多案例做分析,让人看到,圣经对于苦难的解答,是多么超越人的思想。并且在圣经中这些落入苦难的人物的身上,他仍带我们去到基督那里,叫我们看到在苦难处境中人的软弱和无助,但最终指向的基督,却为我们和他们背负了一切,好叫我们今天可以去承受苦难,在祂的伴陪中,能有力量走过苦难。
 - 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会附录一篇真实成员生命的苦难见证,非常触动人心,也是对作者之前分享的非常好的延伸和见证。在这一篇篇的真实见证中,我们看到苦难的真实,甚至是令我们瞠目结舌,因为我们绝没法想像他们竟经历到了这一些……并且在当中我们还能看到教会弟兄姊妹,在落入苦难的肢体身上的爱和关怀、帮助,这给了他们走出苦难极大的扶持。所以我会鼓励一些弟兄姊妹,错过其他也绝不要错过这么一些真实的见证,是的,这些见证的祝福就是它们也把我们带到基督面前。
 

三、摘录本书经典的语句
正如我们的姊妹分享时所说的,书中频繁出现的金句,真的沁人心脾、建立生命。比如作者说:
- 耶稣为我们遭遇极大的苦难,可是他忍耐;所以我们在面对较轻的苦难时,也可以为他而忍耐。天堂会弥补一切。
 - 苦难像钉子一样将我们钉在神的爱里面
 - 神所给的就是我们所需要,不给的就是多余的
 - 正如约翰·牛顿所说,如果尝试靠近他似乎没什么好处,那可以确定,远离他更是毫无益处。
 - 如果你是个基督徒,但你心里几乎没有平安,那恐怕是因为你不思考。
 - 当你看不到前路时,要满足于他的带领。当你的心灵被压垮时,他清楚你的前路:他不会让你沉沦。
 - 获得平静、安宁和平安的方法只有一个——爱神高于一切。
 - 如果你擅长用锤子,那所有问题看上去都像钉子。p32
 - 你的生命是来自自然的一笔借贷,随时可能被收回。p50
 - 大自然从未承诺,我们所爱的人可以长生不死,或者活到寿终正寝。p51
 - 基督徒真的会悲伤,但却不会失去盼望。在基督徒看来,悲伤不是无用之物,不需要拼命压抑。p57
 - 对基督徒来讲,痛苦不是单用理性或意志力就能处理的,控制和压抑负面情绪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明白终极真相,不是单凭理性或冥想,而是凭借关系。要得到救赎,需要谦卑、信和爱,而不是运用理性或抑制情感。基督徒面对逆境,与其说是通过禁欲来减少对今生的人和事物的爱,还不如说是增加在神里面的爱与喜乐。p57-58
 - 危难之时,没有人是无神论者。p93
 - 苦难没有妨碍人生,而是美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p94
 - 我们相信,如果连我们都想不出,神肯定也想不出。这不仅是个谬论,更是彻头彻尾的骄傲,却被我们奉为圭臬,印刻在我们的头脑中。p130
 - 死亡的势力仅限于当下,它没有未来,我们知道它必然失败。p135
 - 但他们不知道,一旦进入天堂,回顾过去,天堂会让每一次痛苦都变成荣耀。p154
 - 只有无辜的神做出牺牲,无辜的人所受的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苦难才算合理。只有神遭遇巨大不幸,人的痛苦才能被抚平。p155
 - 有某些永恒的东西值得追求,一旦得到,连幸福都不值一提。p191
 - 神是王,但这位王来到世上,没有走向宝座,而是走向十字架。p192
 - 我们依靠的神知道苦难是怎么一回事,不仅因为他洞悉一切,还因为他经历过一切。p195
 - 约翰•加尔文说,在十字架上,毁灭被毁灭了,折磨被折磨了,诅咒被诅咒了……死亡死了,有限的生命得到永恒。p204
 - 既然基督怜悯我,不肯折断我,那我也不会让绝望把自己折断。p320
 - 约伯记是个谜,谜带来满足,而不是解释。p354
 - 神子在世间受苦,不是为了叫人不再受苦,而是叫人像祂那样承受苦难。p386
 

四、读完此书几点的感受
1、苦难带我们做神学梳理
2023年,提摩太凯勒牧师因胰腺癌病逝,作为在他人生最后阶段所书写的这部作品,无疑是他对自己在面对苦难时的一种人生梳理或神学梳理。有时候,苦难将我们的人生秩序重新洗牌,叫我们更清晰看到,过去许多看重的,现在也许要忽略;而过去许多忽略的,现在当更多的看重起来。
不得不说,苦难显出了我们许多人,甚至基督徒的我们心中许多糟糕的神学,许多世俗的抱负,许多属灵的期望,许多无知的渴求。当我们经验苦难,靠恩走过去,事实上这是祂带我们走出糟糕神学的过程,把我们从自我带到基督的丰富里。
因此,如果凯勒牧师用这样一部书的书写来对自己正处于的苦难做梳理,或许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在我们人生正处于艰难的时候,提笔写一写,写出神在你苦难中扮演的角色,写出你心中的哀伤,写出过往走到现在的路,其中你的感受、思考和感恩等等。
2、感恩一位从不缺席的上帝
一个个苦难的故事发生,但神从不缺席。或者有时我们经历神正沉默,但肯定一点的是,我们的神祂从未缺席。有时候我们的祷告,或许认为神不听,但其实每一个祷告神都垂听了,祂也回应我们,只是不一定全按着我们心里的期待和我们手中的计划表来回应,乃是完全照着祂的时间表来做。
正像约瑟和约瑟的兄弟和雅各,经历过苦难,最终他们成长了;就像约伯经历过苦难,他也成长了;就像我们许多人也是一样,经历过苦难,我们成长了。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当我们晓得祂从不缺席,甚至祂自己都在火炉中与我们同行,那么我们就绝不会在苦难中喊孤独,绝不会在苦境中认为无助,度过这一段时间后,我们将会清晰看到,许多的路段,尽管留下的只有一双脚步,却非我们的脚印,那一双留下的脚印,是祂抱着软弱的我们走过来所留下的。这样,神常使用苦难叫我们成长,好叫我们更像祂的模样。
3、苦难的尽头是喜乐
正如我们弟兄所分享的,苦难的尽头不是死亡,苦难的尽头也不是抱怨,苦难的尽头并非遗憾,圣经向我们说明,我们苦难的尽头乃是喜乐、乃是荣耀。度过此生苦难的人生,神透过基督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带到祂永远的同在中,带到喜乐的天堂里。这样,岂不鼓励我们用另外更为感恩的视角看到苦难的意义吗?
4、走过苦难,让我们再注意“走过”二字
许多人一生走不出某些苦难,一些人在苦难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些人用一生的时间去逃避苦难,也有一些人走过去苦难。
正如圣经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是的,我们在上主的带领下,人生如行旷野路,我们要在祂的引领中,走过去许多苦难的险境,走过去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学习不是停留于过去的苦难,仿佛一生走不出来;抱怨、苦毒的人生,不就是走不出苦难的人生吗?
而面对苦难就终了自己性命的,不正是走不出苦难的人生吗?加略人犹大就是这样。
而用一生的时间去逃避苦难是可能的,许多今天正活的纵欲和享乐的人就是这样,但神支了在圣经中提示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靠恩正视苦难,直面苦难,并要走过苦难。
基督用祂自己深入苦难,来救我们不被苦楚所吞没,不叫我们被苦境所掩盖。苦难虽苦,但基督为我们已摆上,就使我们有力量可以靠祂承受苦难的风暴,拥有喜乐和安息去面对明天。是的,总要告诉自己,靠恩,我是要走过去苦难的。

五、对此书点点的建议
在关于苦难的议题方面,能够做这样探讨的书籍,我认为都很了不起。我的意思是,一个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其实很难写出可以引发人共鸣的关于苦难方面的好的书籍,这是肯定的。因此,我认为这也是这部书受人欢迎的其中之一。
但确实在读完之后会想,如果能涉及更多教会共同体方面,怎样去面对或帮助人去面对苦难的延伸思考就更好了,或者,所涉及的就是在主教会的层面,如何与这世代中一些状况同受苦难,如何与一些受逼迫的人同受苦难,这会叫我们将苦难与教会联接的更紧密一些。
另外,与很多人同样的感受,这本书能再薄一点,某些方面更精简一些,会更好帮助读者走过《走过苦难》这部书。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书。不要总被视频影响,以致于我们啃不了一本稍带思考性的书。
让我以一首小诗做结尾,也向你做推荐吧:
苦难似火炉
恩宠赛珍珠
浮生悲愁日
唯仗主恩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