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亚述王西拿基立入侵犹大,希西家所做出的策略包括:
- 以实际举措来保护耶路撒冷
 - 并鼓励百姓不要惧怕人的肉臂,而要信靠上帝的帮助
 
他这样勉励百姓说: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代下32:7-8)
我们需要注意,在强敌兵临城下之际,在人看来,希西家所做的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举措,人会想:在这样的危机关头,靠上帝还有什么用?
人会觉得这时候最该做的就是自强靠自己,或者是动用资源去靠联络其他的城邦来帮助自己,这才是有效的策略,甚至人民也会这样想
然而,以上的逻辑却非上帝子民的逻辑;确实有时候,上帝子民的逻辑是一种“超逻辑”
希西家和百姓都坚信的是: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为我们争战。
希西家在表明:
- 耶和华上帝就是至大的那一位,再没他神能与祂相比;
 - 他相信,这位神正与他们同在,祂被称为耶和华,是与以色列立约的那一位,正如祂的名字所揭示的
 - 他相信,耶和华上帝是比他们的仇敌更为强大的,这是肉臂与上帝大能膀臂的差距;这是人的手在争战与上帝的圣臂在帮助争战的差别。
 - 他相信,耶和华神必为祂的子民来争战,来行事
 
简简单单的几个方面,帮助希西家和众百姓胜过了眼前真实的劲敌,依赖的是对真神的专心敬畏,是对祂全心的信从,
从某方面来说,落难中的基督徒没有技巧可寻,没有经验可靠,能有的,就是对耶和华上帝专心的依靠
这实际在那时,不只是希西家和众百姓的信仰了,更是在他们的心思和头脑里,信仰已经转化为信念了
要留意,信念是对信仰进一步的意识强化,表明“就是如此”的相信,带有一种绝对性的不挪移

我要说的是,今天我们这些基督徒,需要重新留意这些话语的表达。简单的说,
愿希西家当时的信心,也在我们的生命中长成;
愿希西家和众百姓当时对耶和华神同在的信念,成为今天我们在兵临城下之时的强大信念
- 当执政者誓要开始对付我们的教会,打击家庭教会,对改革宗的教会动刀舞剑之时,
 - 当看不见的恶魔,虎视耽耽,如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兴起诸多人群成为教会的劲敌之时,
 
愿我们可以坦然的信从上帝说:我相信,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我相信,他们靠的只是肉臂,帮助我们去争战的乃是耶和华的圣臂
我发现,今天我们的信心在向耶和华上帝的这些方面越来越减缩之时,我们就被无尽的惧怕,无尽的压力,无尽的势力辖制或绑架了
今天的中国教会,今天的温州教会,需要更多看到希西家当时所看到的,
- 谁正与我们同在?
 - 帮助我们的是谁,而他们又是靠赖谁去争战的?
 
是的,实际上这是一场身份之战,基督徒在争战的开端,其实是当明了自己到底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这战场上的
当我们看到我们是上帝的子民,我们是耶和华的百姓,当我们看到我们是上帝透过主耶稣在十字架那儿,显明祂的同在而拯救回来的百姓,我们就找到了根,找到了力量的源泉,找到了生命的归依
- 在基督受苦的十字架那里,看起来,连上帝都失败了;
 - 看起来,过去长久计划的救恩都失败了,因为耶稣死了
 - 然而,谁曾想到,在神绝无失败。因为圣经说,第三天,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了。祂以大能的复活显明,什么叫做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古往今天,所有神的子民都有这样一种看似毫无逻辑的、我们却称之为超逻辑的相信,就是:
- 以色列看起来如此微小,却在埃及迅速壮大为耶和华的军队出来
 - 少年大卫,在巨人歌利亚面前,看起来如此微小,却最终显明祂是那杀死万万的君王
 - 以利沙所在的城池被全全包围,看起来他们已经毫无退路,必死无疑,连他的仆人都是这么看的,但上帝开了那少年人的眼睛,无数的火车火马的运行,显明什么叫做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看起来是如此微不足道,何以三人敌强大的巴比伦帝国之王?然而神叫他们在火窑中毫发无伤,且有人子运行其中,三人行成为四人行,告知什么叫做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神子民的逻辑就是,在看似毫无可能、毫无希望的状况下,赖神逆转。。。简单的说,神子民的逻辑,其实就是信心的逻辑,就是顺服的逻辑,就是仰望的逻辑
可世人会觉得,这是毫无逻辑可言的。
弟兄姊妹,让我这样说,太多时候我们只看了我们自己,和只看到了我们自己,却在太少的时候看到上帝和与我们同在的圣臂
思想我们自己,当我们现在正软弱无助之时,我们的信心软弱是由于什么?是因为我不会做?还是我们并没有聚焦强大的耶和华?
到底是技巧问题?技术问题?经验问题?还是信从与顺服方面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不在技巧,不在技术,不在经验方面,而是我们不信从,而是我们不顺服
求主在当下的时间与我们同在,就先谈到这儿吧,愿主赐福于我们,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