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当未堕落前,他对神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换个问法也一样,堕落使我们的始祖丢失了哪些对上帝的认识,以致他们落入到对上主完全偏差的认知之中?
加尔文牧师在这章的一开始,便做出清晰说明,他这样说:我说认识神的意思是,人不但要意识到神的存在,也要明白认识神会如何使人得益处,并教导人如何荣耀祂。他进一步说:因人的堕落,若不是中保基督使我们与神和睦,就无人能体会神是父亲、救恩的泉源,或赐福者。(P6)
换言之,堕落叫我们:
- 处在与神不和平的仇敌状况中,
 - 而且我们不再以神为父,
 - 也不以祂为我们救恩的根源和赐福者,
 - 我们不觉得神的存在于自己的重要,
 - 也不要再为荣耀祂而活。
 
因此堕落叫我们丧失对神一切的真敬虔,我们原本向祂有一种纯洁和赤诚的热爱,这热爱因神是父而单爱祂,因祂是主而单敬畏祂,也乐意接受祂的公正,甚至惧怕得罪祂胜过惧怕死亡;可是当堕落发生,这一切就都变了……
所以请知道,加尔文牧师提出这点,对今天的我们是多么重要!他合乎圣经的提示我们,堕落导致我们丧失一切的真敬虔,落入全然败坏的景况之中;因此,
- 我们在与神互动的认识关系当中,是受到极大的阻碍的;
 - 由于我们不认识神,所以我们对自己也不认识;
 - 我们凭自己根本不能认识神,我们凭自己也绝不可能成为一种主动的慕道友前来主的面前,因为实际来说,我们对主没有热爱,反而我们将自己一切的尊荣、热爱之情都投射到了神之外的某些东西的上边,就导致我们持续、常常的就处于认贼为父的状况之中。
 
这样,对任何一个人,若否认以上的这点,他就是属灵的瞎眼,仍旧在不信之中,并没有真正的得救。而反过来说,一个真归信主耶稣的人,正是因为看到自己在亚当里的如此无望光景,才需要迫不急待的来到救主跟前,恳求祂的恩典首先向自己垂怜。
不晓得今天你是否已认识到这样?

接着,牧师要我们培育自己至少有三种意识,
1、第一个意识就是“欠神所有的一切。”
牧师这样说:因对神全能的感受,就恰当地教导我们敬虔,进而产生基督教……若有人未曾领悟到他们欠神所有的一切,如他们领悟神到神父亲般的扶养、祂是他们一切好处的源头,因此他们也不应该在神之外寻求任何事物——他们便永远不会甘心乐意地事奉祂。P7
我认为牧师在这里提及的这点格外重要,是因为我们这些堕落之人的本性就是视爱为理所当然,但理所当然不会塑造敬虔的生命和敬畏的态度。一个敬虔的生命是从深深意识到自己不配活在神的面前而塑造出来的;一颗敬畏的心的前提是,在祂面前我要深深感到自己的不配。
因此我认为加尔文牧师一下子就抓到了信仰的重点,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信仰核心要义的理当回应态度是什么?就是敬虔和敬畏。而敬虔和敬畏都以一个人首先觉得自己亏欠于神、欠神所有的一切为开始。
这让我想到了圣经中除主之外所有的事奉者,他们都是首先深深感到自己不配服侍主,亏欠祂太多。
- 大卫说,我在你面前是虫,是蛆;
 - 保罗说,我是罪中的罪魁;
 - 雅各从拉班家回来,在上帝面前承认: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创32:10)
 
汤姆华森牧师说:“要思想你的不配,要把自己看成圣徒中最小的、罪人中的罪魁,如此你就会变得感恩。”真的,一个不能首先看到自己不配的人,就绝不能承载上主更大的祝福,活出甘心乐意和感恩祂的生命。

2、要培育自己有一种被神美善吸引的意识
加尔文牧师说:除非你承认神是一切美善的源头,否则你便无法清楚地认识神。你若承认神是一切美善的源头,就会专靠神并信靠祂……
真的,我们每一个信仰者都当培育自己向我们的神,有这样一种随时被祂的美善吸引的意识。实际来说,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总走在被我们的神的美善紧紧吸引的路上。
祂是爱,祂是恩慈,祂是良善,祂是温柔,祂是信实,祂是圣洁,祂是公义,祂是无与伦比……
只要我们稍体验到神属性的一点点,我们的全人全心就被化于福音的恩典之中是必然的,因为祂绝不是一位自然神论者所谈论的上帝,离我们遥远,而是虽超乎我们之上,却贯乎众人之间,也住在众人之内,祂总那样爱护我们、看顾我们、祝福我们、保养顾惜我们……远胜我们一切的想像!
3、要培育一种立刻投靠祂的条件反射般意识。
加尔文牧师说:他知道神是一切美善的源头,若他遭遇苦难或缺乏时,他便立刻投靠神的保护、等候神的帮助。因为他深信神是良善和怜恤人的,所以他以单纯的信心依靠祂,并不怀疑神以祂的慈爱救他脱离一切困苦,因他承认神是主和天父。(P8)
因此,牧师其实是教导我们,要向神培育起一种意识,就是立刻投靠祂,在遭遇苦楚,面对缺乏,要学会马上的、当即的投入到主的保护中,等候神来帮助我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有害怕就会跑来找爸爸妈妈;一有难过,就会渴望爸爸妈妈的安慰、拥抱;
今天我们这些信仰者,要么对神是美善的全然无知,要么在现对苦难缺乏时,压根想不起神是美善,所以就马上的来投靠祂。这两种情况对我们都是致命性的击打。我们应当快快看到且做出调整才好。
这一点就像,我们穿了一双新鞋子,一看到脏泥坑,就会立刻有意识要绕着旁边干净的地方过去;这就像一个孩子,爸爸妈妈跟他说了要在学校结束后在门口等他,他就绝不会跟其他陌生人走向回家的路。
圣经中路得就是这样的状况,她被神的美善吸引,以致于不仅甘愿离本国而去,也在每一个无助之时来投靠在耶和华的翅膀底下。今天的你我,我们正是要培育起这般的意识,好让自己不致在危机来时,想不起神的美善,或仍处于专注于自己不靠神的里面。

除了要培育起的这三种神圣意识,加尔文牧师也指导我们必须防止以下这一种意识的生长,就是容让自己在认识神和敬畏神上边有距离。
牧师在书中这样说:我们对神的认识应当先教导我们敬畏祂,然后作为我们的指引和教师,我们应当学习在神里面寻求一切的好处,并在领受之后将荣耀归给神。(P8)
真的,所有属神的真知识必会首先导向我们对上帝的敬畏。我们真的对上主有合乎圣经的认识,我们敬畏祂的情感就会起来;反之,我们要么对祂无动于衷,要么我们仅对神之外的东西起了情感。
就比如,为什么今天一些信徒在教会聚会上,习惯性迟到?为什么一些人在教会敬拜中会玩手机?为什么在一周的生活里面我们都不想读祂的话来亲近祂?
当我们对主不认识,我们对主的敬畏也就缺失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在堕落之后,认识和敬畏有了距离。你我可能对神的话圣经有一定的理解,但不代表你我对祂有同样程度的热爱和敬畏。如果我们不将我们的认识与对上帝的敬畏之情紧密的结合一起,我们就可能出现信仰的分裂症情况。
因此,作为今天教会的牧者,在他做讲道时,当呼求神,首先让他自己看见神的美善,让他自己的情感首先被神大大的激发,处于被神大大吸引的状况之中;然后,作为对讲道的回应,会众容易聚焦在知识点上,在自己的行为上等,那么牧者当帮助激发会众的情感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神和祂的话语有感受、有爱、有敬畏之情的思考,迈出哪怕最小的一步,开始操练。
最终,无论一间教会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信徒个人也好,神要我们在对祂的认识和向祂的情感上,都有相当的成长,成长的像我们的主那样,成熟有爱,温柔又坚定,晓得神是父且向祂有热诚……今天的你、我们的家,还有教会,是否与基督越来越相像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