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一、历史背景
1642—1648年是英格兰这个国家的内战时期,一边是国王、大多数贵族坚持英格兰教会走天主教传统路线,要实行主教制;一边是由众多清教徒、不断壮大中的中产阶级等组成的国会,他们坚持要废除主教制,实行长老制。
于是就在内战爆发后的第二年,1643年7月,英格兰国会召集121名教牧人员和30名平信徒,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开宗教会议,要为当时的国教建立一套新的教会秩序。
这次的会议中有几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大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威斯敏斯特公认信条》,以及《大小要理问答》,国会在1648年予以批准通过。其中《大小要理问答》在各方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二、主要用途
由于要理问答用字审慎、字义明晰,因此,在宗教改革所产生的众多信条和教理问答中尤为突出。它不仅是教导孩子及初信者的很好范本,也是所有基督徒研究神学教义的一本最简易入门书。
著名改革宗神学家华菲德博士(1852-1920年)这样说,威斯敏斯德议会所留给后代的是“迄今为止人所撰述的最详尽的教义陈述”,始终散发出“属灵宗教最美的香气”。
在威斯敏斯德会议制定的文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它作为教导基督教信仰的简介,将基督教的教义简明扼要地阐明,是教理问答中的杰作。目前,此教理问答仍是改革宗教会的教义标准之一。
三、形式结构
要理问答藉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似系统神学的浓缩版,却丝毫不亚于一般的系统神学书籍。
它总共有107问,从第1问开始至第3问是一个总体概述,从4问至38问是对基督教信仰中最基要信仰内容的陈述,涉及到对上帝的认识,人的堕落,基督救赎作为及救恩论等的内容。而后边的内容涉及到人对上帝当尽什么本份的内容。
由于它着重集中讨论基督教的教义,而不是事实,所以它的结构就不是按圣经记载中历史的顺序,而是按教义内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
四、重要性
向教会及信徒提供一份信仰的框架,似防护墙。
使我们以最简易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基督教最深层的系统教义内容。
五、学习的目的
透过系统性的思想与查考圣经,使学员对于圣经教义有一系统性的简要了解,藉着彼此的分享与鼓励,和弟兄姊妹共同实践并成长,成为基督的亲密挚友,影响他人归主。
六、学习的目标
1、总目标:
A 每一学员背会要理问答107问
B 使每一学员对基要信仰教义有一个初步了解(三位一体、神人二性、圣经无误、罪、救恩等)
2、分目标:
A 一学期十五周里,每小组至少完成12问的要理问答学习
B 让每一学员在每一次的小组分享中,表达自己思想与意见至少1次
C 每一次小组结束后,每一人熟练背会当天学习的要理问答
D 在下一周的七天里,为要理问答付诸生活具体方面,至少1次,然后祷告神并回来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