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6:8 摩西又说:“耶和华晚上必给你们肉吃,早晨必给你们食物得饱;因为你们向耶和华发的怨言,他都听见了。我们算什么,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
当以色列在旷野当中开始生活,埋怨也就伴随他们的生命开始,某方面来说,他们在旷野中多久,埋怨也随他们的生命和生活多久。在这几处的经文,我们看到充满埋怨的以色列人,是怎样因埋怨而惹动神怒,而神是怎样一次一次以怜悯宽容待他们的。
·当他们遇着玛拉,见水是苦的,他们埋怨,而非信靠,神怜悯给他们解除危机;
·当他们遇着没有吃的,就开始埋怨,而非信靠,神怜悯给他们解除危机;
·当他们没有肉吃,就开始埋怨,而非信靠,神怜悯给他们解除危机。
人生的旷野历程之中,我们也被安排在许许多多事件的包围之中,想一想,我们的内心是埋怨抱怨,还是信靠仰望?然而即便如此,神也一次一次的带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的艰难,神仍旧向我们显示祂是那一位慈父一般,照看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然而,我们是否连动物都不如般的对祂持续加入质疑、否认和埋怨呢?
·请留意弟兄姊妹,埋怨就是罪,埋怨的根本就是不信,埋怨是一种潜在的傲慢,认为你所安排的不如我的意,应当要照我所中意的成就我所想要的,这样,神不是神,我们才是神,看到了吗?埋怨的本质就是一种傲慢的不信,是对上帝为神位置的抢夺。
·而埋怨绝非是一件心里头的道德性的邪恶之罪,也是从嘴巴舌头出来会影响伤害他人的传染病,所以当一个人发埋怨,其他人听到思想就被点燃,与那个人一同埋怨,因此作为属灵的传染病,埋怨是会点燃另一个人的埋怨的。当一个家庭是埋怨的家庭,里头所有的喜乐和感恩就被掏空了;当一间教会是埋怨的教会,这间教会立刻就被争闹所充满。
·事实上,后边给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的地方,正是因为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看到吗?埋怨不仅是傲慢的不信之罪,不仅会传染的属灵病,而且还会生孩子,埋怨所生的孩子就叫争闹争竞和试探……
求主怜悯,弟兄姊妹,今天我们都当察验自己的心,晓得我们的心里是否正被这一系列的埋怨之罪所充满不是?
所以这特别提醒我们:
1、自省,察验自己的内心是否有埋怨的恶心?充满不信、傲慢和传染病且生出争闹争竞与试探之罪这些的孩子的?当我们用神的律法光照自己,看到里头的罪,我们就当立刻向神认罪,悔改在信心里治死这些罪
2、信靠神仰望神是治死埋怨之罪的良方。
既然埋怨的根本是不信,那么当我们相信神信靠祂,我们就与它走了一条反方向的路,所以务必记得,治死埋怨的良方是恩典,是在恩典里的信靠。让我们的罪与基督同死,让我们的信靠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3、让所有当时以色列人的埋怨种种做我们今日教会的严重警诫,何时埋怨,何时我们的心就败坏了,但何时信靠,何时我们的心就刚强了。
随着我们教会的人数加增,弟兄姊妹,我们都当格外保守我们自己的心和舌头,不发怨言,无论在家中,在私下,还是在教会中,在弟兄姊妹里边,有问题出现了,可以先私下祷告,也接着私下向牧者反应提出,但我们绝不可以一种抱怨的方式,不合理的争闹方式,结果带来的是自己对神大大的得罪,结果是让整个教会受到因不信、傲慢和败坏所带来的恶影响,求主怜悯。
让我们的信靠总大过我们的不信,让我们的喜乐和感恩,总强过我们的内心的抱怨与不感恩。因此,我们就当时时和天天的呼求神的恩典来武装我们,以神的道和读经祷告的蒙恩之道来作为防火墙一样的保守我们,求主怜悯祂的教会
4、不要忘记,基督在十字架上也为抱怨的我们、不信和傲慢的罪的我们死了,且从死里复活了……所以,当我们转眼仰望基督,我们就有福音中的盼望和喜乐,今天当我们有抱怨,我们来到十字架的主耶稣面前了吗?
5、最后,学会操练与人说造就人的、感恩的、赞美的话;学习让我们的内心以信靠和积极看问题,而非被惧怕推着走,以消极做评论,以不信任看牧者看教会,就如我们的夫妻关系一样,当我们两人信任了,我们的许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当我们不信任,不造就的说话和惧怕式的交谈,我们会带来多么剧烈的伤害啊,因此,记得,一位牧者说:抱怨是罪,因为你是在向上帝抗议:我对你的护理不满意!——Justin Peters
牛顿非常喜欢清教徒托马斯·威尔科克斯(Thomas Wilcox,1622—1687)的一本小书,作者在书中写道:“你对自己多有抱怨。但抱怨是否让你更多仰望基督、更少望向自己?而那才是合宜之举,否则不过是虚伪。在你本应仰望基督时却盯着自己的责任、美德和发展,实在是很可怜。”我们成圣的目标不是崇拜顺服,而是厌恶自己内在的罪,同时敬拜耶稣基督。摘自:托尼·赖因克(Tony Reinke),《牛顿的人生智慧:活着就是基督(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