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亚伯兰追击四王联盟凯旋归来,他迎来了两位王的接待——所多玛王与撒冷王。前者代表着世界的声音,后者则象征属天的呼召。
所多玛王向他许诺财物;撒冷王却叫他献出了十分之一。
在人看来,给予财富的才是“自己人”,要求奉献的似乎是“损失”。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所多玛王的馈赠,是极深的试探。那是鼓励他相信成功属于自己,荣誉该归自己,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将本该唯独归于上主的尊荣,挪给了人。所多玛王所许诺的“财物”,实质是一场交易——是与世界的联盟,而非信心的行动。
相对地,撒冷王带来的是天上的祝福。他在亚伯兰得胜时提醒他:荣耀不是属人的,胜利不是出于己力,乃是祂使他得胜。于是,亚伯兰将所得的十分之一献上——那不仅是感恩的举动,更是信心的宣告:他拒绝与所多玛的联结,却全然认同、降服于属天的声音。
今日我们在生活中每逢得胜、成功或被称许之时,我们不也常面对这两种声音的较量吗?
一种声音轻声诱惑:“你配得这一切,你理当享受赞美与回报”;
另一种声音却温柔而坚定地呼唤:“拒绝世界的赏赐,单单荣耀祂。”
在世人看来,这似乎是失去;然而在神那里,却是更深的得着。
在第四世纪的罗马帝国,有一位著名的主教名叫安波罗修,他其实就是后来奥古斯丁的老师。他是罗马贵族出身,学识渊博,原是政治官员。后来信了主,被祂呼召作牧者,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教会领袖之一。
你知道吗?当时的皇帝狄奥多西虽自称是信徒,却因一时怒气,下令在帖撒罗尼迦屠杀了七千个无辜的百姓。因此带来举国震动,整个罗马帝国无人敢谏言皇帝——因为那是君王的命令。
可是你可能都想不到,这位上主的仆人安波罗修却勇敢的站出来,甚至拦阻皇帝进入教堂。他在门口当面的对皇帝说:“你手上流着无辜人血,你不能带着血渍的手进入圣所。教会的门为悔改者敞开,但不是为骄傲的君王打开。”
那一刻,他拒绝了世界的荣誉和安全感。他本可以迎合皇权,保持教会的安稳与繁荣;但他选择了拒绝“所多玛王的财物”,单单站在神的荣耀一边。
最终,皇帝被圣灵光照,脱下王袍、披上麻衣,在众人面前俯伏痛悔。那一天,祂的荣耀再次高举在罗马的中心。
看到吗?正如亚伯兰拒绝所多玛王的财物许诺,选择荣耀属天的王;安波罗修也拒绝世上的恩宠,选择忠于天上的主。这告诉我们什么?属天的得胜,并非靠拥有世界的金银,而在于不将荣耀归给自己。
让我们在此留意,亚伯兰的试探不是在失败中,而是在得胜凯旋归来后。
许多时候,信徒在软弱中会祷告、倚靠祂,但在顺利中,我们却变得极易松懈。
当我们事业顺利、家庭蒙福、服侍有果效时,要注意,正是最容易被世界的“所多玛王”接近的时候。他会以各种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你我配得的。”因此,真正的信心不只是能忍受试炼的信心,更是能在得胜中仍归荣耀给祂、不夺祂荣光的信心。
这提醒我们:你我越被神使用,就越需要谨慎保守心。胜利后的谦卑,比失败中的哭泣更显真实的信心。
进一步说,所多玛王代表世界的系统,撒冷王代表属天的国度。
今天我们这些属祂的儿女每日都活在这两国的交界处——一边是世界的声音,一边是属天的呼召。当世界以利益、关系、人情、荣耀来吸引我们时,我们若不以信心拒绝,就极易被拉入属世的联盟。看到吗?安波罗修拒绝帝王的压力,因他清楚:“较”会属于神,生命的荣耀也唯独属于神。
这提醒我们:我们并非要逃离世界,而是要在世界中活出“拒绝所多玛、敬拜撒冷王”的见证。当你我选择凭信心拒绝不义的利益,看似是失去,然而这却正是祂要你我在此时所得着的更大荣耀。
你说呢?
欢迎点击阅读其他文章:
0、高山上的大哥!
1、如云彩的见证
2、每每我们陷入沮丧、灰心与失望……
3、危机即良机
4、318名精炼壮丁
5、人心就是战场!
6、亚伯兰的骆驼
7、撒莱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