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有怎样的史观,会极大影响他如何看待历史中的某一具体个人和事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基督徒,作为任何一个合乎圣经宗派祝福下的神的儿女,我们都当对自己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一个身份及历史渊源,有清楚明了的认知,其实这是相当重要的。
前段时间,有幸受邀参加“认识欧陆改革宗传统:历史、神学与敬虔”的讲座学习,对其中老师如此细致、认真、谦卑的分享他所属宗派的历史渊源、神学传统及其中特质,有相当的感慨。
是的,我们每一位神的儿女都当清晰,为什么现在的我是现在的我,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教会是现在的教会。神其实正透过过去的历史塑造今天的我们,好继续透过我们来塑造将来的历史。
分享今天这本关乎我们改革宗浸信会历史的书,其实是欠2021年教会共读书目的一个作业。在教会2021年所读的书中,我特别选了这本,希望能叫我们的弟兄姊妹明白,为什么我们是改革宗浸信会,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身份,晓得其背后的渊源如何;同时也是作为回应过去许多对改革宗浸信会历史不大熟识的人,以为改革宗浸信会仅是重洗派后代,希望这样的偏见能被扭转。
以下我将根据本书从五个方面作分享,带你了解改革宗浸信会:
一、特浸会历史渊源
谈及特救浸信会的开始,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这四个面向来看,这也是本书作者大卫牧师帮助我们看到的,
- 第一,抗罗宗
 - 第二,清教徒
 - 第三,公理会
 - 第四,浸信会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英格兰唯一的教会,而且它在属灵上已经落入了一种令人悲哀的光景教会的状况,他们与大众的信仰关系像是在说:你们把“相信”交给教会,也就是说,教会替你来“信”。
因为当时教会敬拜都是使用外语拉丁文,所以根本不能造就普罗大众,因为他们压根听不懂拉丁文,因此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教会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之后,随着印刷术发明,人开始印制希腊文、希伯来文圣经,许多人才发现,原来他们用拉丁文教导的许多都是不正确的。
尽管天主教仍然持守某些基本的正统真理,如三位一体等,但是罗马天主教总的来说已经停止了对神话语和福音的忠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个背道的教会
因此宗教改革提出的核心真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和惟独基督,就是针对他们的最首先回应。
然后到了宗教改革后期,那位被处死的圣经翻译者丁道尔祷告说:“主啊,打开英格兰君王的眼睛吧!”
- 这样,在神的护理当中,到了亨利八世继位,英国开始与天主教脱离,为政治目的,敞开了更正教的大门
 - 再到爱德华一世继位,他想更进一步促进更正教,可惜他不到20岁就死了
 - 接着英国去到了一个极为残酷的时候,血腥玛丽继任,带来了血腥屠杀新教徒的一段悲惨历史,令许多清教徒不得不逃亡英国
 - 再之后伊丽莎白继位,那些原先在玛丽手下逃到日内瓦等地区的人,闻到一种大赦开放的气息,就带着满腔热情和加尔文的观念回到英国,鼓吹彻底改教的呼声。
 
到这里为止,英国国教仍像是一种保护伞一样的组织,有一个不合乎圣经的领导架构。教会是等级化的,最高层是皇帝。
这时候开始,就不断有从英国国教分离出来的清教徒,其中有一批被称作“特救浸信会”人士,他们相信,
1)加尔文主义
2)每一个地方教会都直接处在基督复活的权威之下,这种权威是通过使徒所传的圣经施行的。
3)他们也对长老派的教会制度拒绝认同,(长老派认为:长老会议和有地方教会代表参加的宗教会议有权管辖地方教会)
4)并且认同唯独给门徒洗礼,而不是婴儿
这就是改革宗浸信会最明显的祖先。
1644年他们一起联合订制了伦敦第一公认信条;1689年宽容法案通过,他们就将1677年的修订好的公认信条推行开来 。(关乎信条,会着重在第二点介绍)
- 到了查理一世继位后,现状变成了一边是国王、大多数贵族坚持的英格兰教会走天主教传统的路线,要实行主教制;一边是由众多清教徒、不断壮大中的中产阶级等组成的国会,他们坚持要废除主教制,实行长老制。
 - 于是,内战爆发。在内战爆发后的第二年,1643年7月,英格兰国会召集121名教牧人员和30名平信徒,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开宗教会议,要为当时的国教建立一套新的教会秩序,这次的会议中有几项内容特别引人注意,就是大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威斯敏斯特公认信条》,以及《大小要理问答》,国会在1648年予以批准通过。
 
而在这期间,甚至更早些的时间,特浸会的教会及他们的联会,已逐渐在伦敦一带大面积普及。
你是否知道,历史上的第一间特救浸信会教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大约是1633年……他们从公理会中脱离出来,牧师是约翰斯皮尔布雷。

二、特浸会联会与信条
在1644年,当时伦敦的特浸会教会,为将自己与重洗派和一般浸信会(阿民念浸信会)区分,所以当时他们一同联络了伦敦共有7间的特救浸信会教会,制定、签署、发表了一份公认信条,即之前我们提及的1644年伦敦第一浸信会公认信条
透过这份信条,七间教会有了一种比较确切和一定程度上的非正式化联络;并对他们作为加尔文主义浸信会教会的身份做了一定说明;也谈及他们的这份信条的参照,是出于1596年早期被称为分离派或独立派或公理会的公认信条。
然后,在这之后,我们看到很快威斯敏斯特会议召开,再之后他们出炉了威斯敏斯特会议的信条及大小要理问答;接着,公理会的约翰欧文牧师也起草他们的《萨伏伊宣言》
在那深度逼迫的几十年,给英国各教会带来的影响实在巨大,许多教会因为逼迫甚至都不能很好的持续,更不要说在那时候要召开教会团体性的代表会议,直到1677年,在环境稍微可以得到缓和一点的时候,特浸会的先辈们作为一个团体,首次在伦敦以及整个国家出版他们的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但仍因为各种原因,直到1689年宽容法案通过后才得发表,因此现在这份信条被称为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特浸会的这份公认信条,是以《威斯敏斯特信条》为框架,以公理会《萨伏伊宣言》的教会论为补充,而构建起来的专属于特浸会的信条。所以我的老师说,在这方面,威斯敏斯特信条于我们是“爷爷”,萨伏伊宣言于我们是“爸爸”,这实在是真实的,也是谦卑的。
在这期间,尽管透过这样的联会,教会有了一致、专属的公认信条,但也有较可惜的方面,就是因为在歌唱方面的认识不一,到底是使用诗篇还是圣诗来赞美?以及在关于主餐的开放与封闭问题上,联会出现了分裂,最后他们不得不分开,于是,更多新的联合出来……
稍微总结在这之前,老师给出的警诫提醒,我将此概括为两方面:
A不防小问题,必将造成大问题
B真理根基不立稳,再好的关系都易碎
- 进一步来说,一方面看到上帝护理的恩手托住,叫祂的教会在逼迫中仍得以站立,许多神的仆人在当中受非常严酷的逼迫,许多教会被摧残的厉害,但神依然叫他们挺立,这是叫我们非常感恩;
 - 而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之下,教会仍出来信条,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身份立场,另一方面决意要跟那些非法组织区分开来,我们看到他们那颗在圣洁上追求的决心;
 - 然而也有当叫我们引以为戒的,就是我们是多么容易为一些细小、非基要的问题而引发争论,甚至带来互相破坏主里美好关系的地步,在过去是这样,在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看到今天的教会,话说“大公”,却极容易落在了一种大杂烩的里头,我们表达合一,但我们却不是以真理、以信条为首先去考虑;我们看起来很坚持真理,但里头又不小心中了魔鬼的诡计,用血气仇恨的方面定弟兄的罪,这是我们当特别小心的;若我们今天还不能从历史中学到教训,真正的谦卑下来,我们就要被淹没在可怕的骄傲的泡沫之中,这是多么可悲!
因此,过去这些先辈们的作为和坚持,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也来学习并效法,以及引以为诫的。

三、特浸会早期先辈
在1689年左右期间,虽然逼迫持续且激烈,但神也确实造作出一批批的属灵领袖。
1、约翰班扬
我们特别值得提及的,有一位特浸会、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牧师,就是约翰班扬牧师。我们今天能够更多认识他,很大程度与他的《天路历程》一书相关。
约翰欧文牧师曾说,我愿意拿我一生的所有与这个皮鞋匠换他的学识。欧文牧师指的皮鞋匠就是约翰班扬牧师。可见他的贵重程度是多么的不同一般。
然后,在1689之后的十年左右,上一辈的属灵带领者都相继去世,但神仍然在不同的时代兴起祂的工人
2、约翰吉尔
然后我们看到约翰吉尔牧师被兴起,他19岁归信并受洗,22岁被邀在南沃克教会讲道,这间教会之前之后的时间里有许多著名的牧师牧养,包括本杰明纪慈牧师,约翰瑞本牧师,以及后来的司布真牧师。
值得提及的是,在服侍这间教会共52年时间里,吉尔牧师被神大大使用,聚会房屋总是爆满的,里头共有1200座位;
教会也在他的带领下,采纳了1689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作教会的公认信条。
3、约翰瑞本
然后神又兴起约翰瑞本牧师,他也在伦敦南沃克教会继续约翰吉尔之后做牧师,他一共牧会63年,抵制极端加尔文主义,并且有生之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标志性的出版了1689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这个时间是在1790年。
4、威廉克理
接着,非常感谢神,神仍在特浸会的教会中工作,神接着兴起了威廉克理(1761-1834),他是现代宣教之父,他作为一名特浸会教会所差派的宣教先锋,去到印度宣教,直到1834年死去,而他死的时候,你知道谁生下来吗?
同年,司布真生。
5、司布真(1834-1892)
司布真牧师的生平,我们许多人都相当熟悉,他在一生当中被神大大使用,不仅带给当时英国极大的祝福,也给美国,甚至在今天仍带给我们祝福

四、特浸会在美国
相对于之前是在英国来看特浸会的发展,现在大卫牧师带我们看到的是另一条线路,是在美国特浸会如何开始和发展的:
1、首先,让我们关注的是两个人和第一间美国的浸信会教会
巴库这个人,被称为美国浸信会之父;胡尔斯这样说:“他绝不是只呆在书斋里的牧者,而是一位大有能力的传道人。他的精力有多旺盛,可以从一件事上看出来,那就是从1757年到1767年,他在新英格兰旅行1500里,讲道2412次。”平均一年超讲道240次。
而罗杰威廉斯是美国第一个浸信会开创性的牧师
美国第一间浸信会教会,在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665年,古尔德牧师,采纳特救的1689年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
2、这里有意提及一个人的归正经历,就是纪慈。
这位纪兹是伦敦特别浸信会牧师本杰明纪慈的儿子,年轻的时候在1687年他来到美洲还不是一个宣信的基督徒,可以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花花公子的模样,是上帝恩典的陌生人,愚蠢的年轻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神职人员的模样,穿着牧师袍在外走动,于是他被邀请在费城附近的浸信会聚会上讲道。因为他从小听他父亲的讲道,听的太多太多,所以对于讲一篇道对他没有问题。然而,就在他讲道之间,神的恩典临到他,叫他突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是罪恶深重,他不得不停止说话,并且开始全身因惧怕而颤抖,会众以为他是得什么病了,可是这时,他开始承认自己的欺骗,请求他们的饶恕,在上帝恩典的护理中,他也彻底归正,在自己的讲道之下。之后他成为这一时期被神使用的重要的牧师。
神的工作多么奇异,绝不是我们所能想像的。我们唯有感恩。
3、而现在我们都熟知的新罕布什信条,最早是怎么出现的呢?
它是由1707年成立的费城浸信会联会,在1742年增补1689年的伦敦浸信会公认信条出来《费城公认信条》,在这基础上,由当时的约翰牛顿布朗博士所拟定。之后又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修改过程,终于在1833年左右出版了新罕布什尔信条。
大卫牧师在这里这么评论说,这份信条确实在教义上算是保留了加尔文主义的内容,但是却短得多;因而,不如1689伦敦浸信会公认信条那么详细,就某些不受欢迎的加尔文主义教义方面,它也不那么具体,包括弃绝和特别救赎的教义。(P138)
作者继续说,新罕布什尔信条不仅是一份被消弱了的改革宗信仰申明,而且它从来没有被那些起草过它的教会大会采纳,使之成为一个他们所认同彼此更为正式的关系的教义申明,也就是联名签署。(P142)
这方面的提及,绝不是为争辩谁在浸信会内部更纯正的争论,仅是因为历史的事实做如上的记录而已,希望启发我们今天在教会如何持守一份公认信条中做充分的思考。
4、另外,不得不提及的另一点是,就是那时的美国,在信仰逼迫方面依然是相当厉害的。
在新英格兰的地区,为争取宗教自由所做的奋争一个关关键而又反复出现的问题是,法律要求所有人包括浸礼派都要纳税来支持国教的公理会教会。拒绝的人财产要被依法没收,有时候被拍卖,只得到原价值的几分之一……有时候有些人要被投进监狱直到他们纳税为止……
但就在这样的内外环境都相当不平顺的情况下,特别浸信会仍在美国扎根、发扬开来,这离不开神恩典的手在其中的护理引导。

五、特浸会近期神仆
在司布真之后,20世纪神特别兴起的祂的仆人,包括了以下我们提及的几位,当然还有更多,这里没法一一列出,只列了书中作出所给出的几位。
1、亚瑟宾克
宾克于1886年生于英格兰,死于1952年7月15日。他在1908年归正后,差不多马上就感到有一种呼召要他从事事奉,所以他在1910年报读了芝加哥的慕迪圣经学院,但他在慕迪圣经学院只呆了两个月,就被邀请到科罗拉多州的一个矿业城镇的一家教会做牧师了
从公开的教导事奉方面来说,宾克看起来不是太成功,他一共在四个地方事奉过,分别是英格兰、美国、澳洲、苏格兰,但事奉的果效都相当平平,这可能与他不善于跟人相处的古怪性格有些关系;
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他一直坚持做的那份《圣经学习》杂志,在生前这份出版物的流通很少有超过1000份的,却带来极大祝福。我们怎能想的到,在他死之后,神竟透过这份刊物祝福了许许多多的人,其中一位期刊的稳定订购者就是钟马田。
真的,老师说,撒好种是一件会惠益到子孙后代的事情,这个表达一点没有错。并且透过宾克这样勤奋努力的写作,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死后仍说话是可能的,我们在宾克的身上就实际见着这一点。作为死人骸骨却被神使用,叫其他碰触他的死人可以复活过来,我们不在今天仍受着宾克牧师的文字的祝福吗?
为此,我也特别鼓励今天的牧者,当留意你们和你们教会的文字事工,因为神过去使用神仆人忠心的文字书写,今天他也可以使用你的忠心记录,为他的国度来作战和赢得祂儿女的心。
2、钟马田
与宾克借着写作带来后期大大的影响不同,钟马田牧师在宾克的杂志受益,神祝福他成为一位在讲道方面大有果效的牧师和传道者。
从1899年至1981年,钟马田牧师一共活了82岁。他原是一名牙科医生,收入颇高,但在约1927年神呼召他进入事奉,他全部放弃,他的一生近30年的时光在伦敦威斯敏斯德礼拜堂服侍,一直到退休,但退休后仍在不断的教导写作,并在多处继续讲道教导,直到1981年的2月28日他去世。
钟马田博士是一位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他在大约1942年一直到1953年订购宾克的《圣经学习》杂志,对他成为作为一名加尔文主义的传道者,有极大的影响和祝福。后来有一位传道人回忆1945年钟马田牧师的讲话,他这样说:
“他跟我谈起了事工,并且说如果我蒙召成为一名教牧人员的话,他将这样忠告我,不要浪费时间看巴特和布鲁纳的书,这两个人属于新正统神学派。他们否认圣经的无误性,你丝毫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东西来帮助你传道,要看宾克写的东西。”(P180)
事实上,正如马克西多威所说,钟马田博士点燃了当时代及后期对清教徒的研究复兴,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做了许多的讲道,将人带到清教徒的作品中去;而且他还主办了每年一次的清教徒学习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后来越发受到欢迎和引人关注;进一步的,他还强有力支持了英国真理旌旗信托公司重新出版清教徒著作的工作。非常有意思的是,1955年开始发行的《真理旌旗》杂志,就是由之前担任钟马田牧师助理的伊恩慕理所运作。
我们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中,着实看见我们上帝伟大的手竟如此精心在布置,借着一代又一代的神仆在祝福着改革宗浸信会的成长。在1982年,美国改革宗浸信会运动的参与者之一的罗恩麦凯尼承认,钟马田牧师的讲道,连同他所激发的出版工作,助长了加尔文主义的这种再生。
3、沃尔特钱特里
钱特里从小在费城长大,大约13岁的时候,即1951年,主特别使用领圣餐时一个人的讲道在他的生命中作工,使他得救,那天讲道的主题是:基督为罪人做了什么?
这样他成了今天称之为的美国长老会教会的成员,然而很可悲的是,这间教会当时在神学上正变成现代主义的。后来他上学到迪根森学院,所以就到卡莱尔恩典浸信会教会敬拜,在大二的时候,他加入了这间浸信会教会。之后这名年轻人又上了费城的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在那期间,他和另外四名浸信会学生确实想相信婴儿洗礼,当时他们的老师是非常有有名望的约翰慕理教授,但钱特里觉得并没有被老师所说服,因为他看不到有任何圣经依据支持婴儿洗礼的立场。
之后在1963年他从神学院毕业,就受邀在卡莱尔浸信会教会做代理牧师,半年后他正式接受牧师一职,一共在这里服侍了近四十年的时间,
在1966年,卡莱尔教会主办了他们的首次牧师研讨会,大约一百来位牧师参加,在为这次会议做广告时,沃尔特钱特里把他描述为是为那些具有加尔文主义和改革宗信念的人召开的。换句话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改革宗浸信会”一词。
沃尔特钱特里表明,他第一次意识到改革宗浸信会这个说法是他从1960年到1963年学习期间。那时他正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里接受训练,当时他们五位作为不相信婴儿洗礼的学生,被人取笑,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是不可能既是改革宗又是浸信会的。老师说,根据德鲁加尔纳所说的,改革宗浸信会这个名字在50年代60年代,在英国普遍使用以后,被美国的浸礼派所采用。
我之前读过钱特里的一本小册子,叫《今日福音》,非常不错,受到许多最保守的长老会和荷兰改革宗人士推崇。
感谢主,谁能想的到,今天的我们,却受益着后来取作恩典浸信会的卡莱尔浸信会教会的祝福,这间教会差派了宣教士来到我们中间,使我们在他们所主持的神学院中受训,祝福着今天我们的教会和各大地区。
4、阿尔马丁
阿尔马丁在一个基督化的家庭中长大,父母都是非常敬虔的基督徒,在1951年底的某个时间,这位高三的学生归正了。上帝给他特别的讲道恩赐,事实上这种恩赐贯穿了他整个的事奉。
一般公认的来说,沃尔特钱特里主要是通过他的写作,而在改革宗浸信会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的,而阿尔马丁是借着他的讲道来实现他最深远的影响,不但通过录音带的信息传播,还有就是各种研讨会和受邀讲道的场合。
从过去的基督教宣教联合会里头,因着良心的不安脱离出来之后,在阿尔马丁的带领下,1967年9月24日,他们在一所学校的聚会点聚会,会上42人立约成立三一浸信会教会,采纳1689年伦敦第二浸信会公认信条,并且选立了复数的牧职和执事。
上帝大大祝福阿尔马丁牧师的讲道,到1970年他们的讲道录音磁带每年卖23000盘,给在美国内外的许许多多人产生广泛影响。
1977年,由这间教会带头,开始了一项正式的改革宗浸信会牧师培训项目,称为三一教牧学院。这是因为神给阿尔马尔牧师看见一种大家的需要,他希望能借着培训祝福那些有志于事奉的人成为牧师。
据我所知,今天美国极少保守的1689的教会的牧师,都从这间教牧学院里被培训出来,这些人有的就是今天我们的老师。

总结:
历史给我们看到神护理的恩手是怎样鲜活的在其中带领的;教会就是基督耶稣活生生的见证,因为没有基督,没有祂的复活掌权,今天地上不可能有教会。
作为改革宗浸信会教会中的一员,我们倍感荣幸,因为我们并非单独行走在路上,事实上,在这条天路行走上,我们有威斯敏斯特信条的爷爷在前边,我们也有萨伏伊宣言的爸爸在前面,从这些当中,我们都可以与他们、效法他们,又在一些上边与他们不同,共同的来奔走天路。
我们今日所求的,不是今天某一宗派的唯独,而是甚愿有12支派的神的以色列得着极大的复兴,我们恳求的是神的国度在地上得以大大扩张,上帝的名得着大大的尊崇。愿荣耀归主!
			


						
						
						
						
						
